
一、微专业简介
大型仪器设备是支撑科研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。据统计,我国高校仪器设备年均开机率不足60%,主要瓶颈在于专业操作人才短缺。本微专业面向理工科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开设的跨学科实践型专业,聚焦食品营养及安全检测、化学与材料科学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11类核心分析仪器(覆盖光谱、色谱、质谱三大技术体系),通过“理论-虚拟仿真-实操”三级培养模式,解决“高端仪器闲置”与“技术人才匮乏”的双重矛盾。
专业依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(拥有20多台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高端检测仪器设备与标准化实验场地),联合华测、国德标等企业建立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,实现涵盖样品前处理(如固相萃取、微波消解)-仪器操作-数据分析全流程技术闭环。
大型仪器检测设备微专业的开设院系主要为食品与健康工程学院,并同时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和实践资源。目前具有专业教师7人,其中副教授1人,具有博士学位4人,海外留学博士1人。授课教师专业背景涵盖化学、食品营养学、食品安全学等多个学科。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,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。与此同时,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能够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。
二、开设课程
(一)开设课程一览表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学时数 |
线上学时数 |
线下学时数 |
考核 方式 |
开课 学期 |
总学时 |
理论 |
实验 实践 |
其他 |
|
|
|
|
光谱技术及应用 |
2 |
32 |
20 |
12 |
|
0 |
48 |
考试 |
秋季学期 |
色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|
2 |
32 |
20 |
12 |
|
0 |
48 |
考试 |
秋季学期 |
质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|
2 |
32 |
20 |
12 |
|
0 |
48 |
考试 |
春季学期 |
食品检测新技术 |
2 |
32 |
20 |
12 |
|
0 |
32 |
考查 |
春季学期 |
现代分析仪器技术企业实训项目 |
6 |
96 |
16 |
80 |
|
0 |
96 |
考查 |
春季学期 |
合计 |
14 |
224 |
96 |
128 |
|
|
|
|
|
(二)课程具体介绍(突出就业或考研)
1.光谱技术及应用
【课程概述】本课程系统介绍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、仪器组成、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安全、环境监测、生物医药、材料科学、工业检测等领域的应用。课程内容涵盖紫外-可见光谱、红外光谱、荧光光谱、原子吸收/发射光谱等主流技术,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据处理与仪器操作技能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培养学生的光谱分析能力、科研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,为就业和深造奠定坚实基础。
2.色谱分析技术及应用
【课程概述】本课程系统介绍色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、仪器构造、分离机制及实际应用,涵盖气相色谱(GC)、液相色谱(HPLC)、离子色谱(IC)等主流技术,并结合现代联用技术(如GC-MS、LC-MS)拓展其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培养学生掌握色谱方法开发、优化及数据处理的核心技能,提升其在科研、工业及检测领域的竞争力,为就业和考研深造提供有力支撑。
3.质谱分析技术及应用
【课程概述】本课程系统介绍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、仪器构造、离子化技术及质量分析器类型,涵盖电子轰击电离(EI)、电喷雾电离(ESI)、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(MALDI)等主流离子化方法,以及四极杆、飞行时间(TOF)、离子阱、轨道阱(Orbitrap)等质量分析器的原理与应用。课程结合现代联用技术(如GC-MS、LC-MS、ICP-MS)和前沿研究方向,培养学生掌握质谱数据分析、谱图解析及方法开发的核心技能,提升其在科研、医药、环境、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竞争力,为就业和深造奠定坚实基础。
4.食品检测新技术
【课程概述】本课程系统介绍现代食品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、方法原理及实际应用,重点围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、成分分析、污染物筛查及质量评价等核心需求,涵盖生物传感器、纳米材料检测、分子生物学方法(PCR、基因芯片)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等创新手段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培养学生掌握食品检测新技术的方法开发、数据处理及标准化操作能力,提升其在食品安全监管、第三方检测、食品企业研发等领域的职业竞争力,并为考研深造提供技术储备。
5.现代分析仪器技术企业实训项目
【课程概述】本课程是面向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设计的实践性强化训练项目,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技能、维护能力和实际应用技术。课程涵盖光谱分析(原子吸收、分子荧光)、色谱分析(HPLC、GC)、质谱分析(LC-MS、GC-MS)等主流仪器的原理与实操,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模拟和项目式教学,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水平。
三、招生计划
计划招生人数:36人
四、招生要求
本微专业面向全校食品类、材料与化学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开放,旨在汇聚具备一定科学基础与实践潜力的学生,具体要求如下:
优先招收已修完基础化学、食品化学、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生,要求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数据分析思维;跨专业学生需证明其在化学、生物学领域的自主学习经历或相关实践成果(如参与科研项目、学科竞赛)。
前置课程针对不同专业需至少完成2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。食品类专业: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、食品分析、食品标准与法规、食品安全与卫生学;工程类专业: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数据处理与分析;非食品类学生: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、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,确保学生具备理解仪器分析原理、掌握检测技术的知识储备。若未修读相关课程,需通过学校组织的基础化学知识测试,达标后方可报名。
鼓励有实验室科研经历、参与过食品检测相关竞赛或社会实践的学生报考;对食品检测行业有清晰认知与职业规划,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同学,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。
五、微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
联系人:赵国欣
电话:15238320443
邮箱:zhaoguoxin2008@126.com
微专业咨询微信群二维码:
